重庆重报电商物流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重庆重报)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全资子公司,于2015年1月9日正式成立,注册资金3000万元,重庆首家占地5000平方米的大型分拣中心仓,是为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形势,加快媒体融合发展,推进重报集团的转型发展。
重庆重报拥有重庆范围内200多个配送网点,2200人的配送团队,200余台冷链物流车辆,年销售额收入5个亿,公司的成长离不开每一个员工的付出与汗水。
重报生鲜拥有云南、广东、新疆等20多个省市,以及江津、长寿、石柱等重庆市内的蔬菜种植合作基地共300余家。
还代理了中粮集团、正大集团、益海嘉里集团、蒙牛乳业等全国100多个食品知名品牌。
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,如今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,传统媒体开始寻求新的稳定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。
那么重庆重报电商物流有限公司又是如何想到做生鲜配送行业的呢?还能做到年销售额收入5个亿的呢?
为什么做生鲜配送?
当时谢总结合重报报业集团发行公司它的优势(发行公司有将近3000人左右),因为那个时候重报的报纸是可以直达千家万户的,几乎所有的区县都是有干线物流的,所以基于他们原有发行公司的网点的优势、物流的优势、人员的优势,基于这三个点,然后他们开始了“民生之路”……
“其实转型也是我们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,因为受互联网冲击来临之前,其实中央已经有判断,在这个时候就要求全国的省市媒体,你要有转型的准备,你要自谋发展。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集团也是很前卫的大胆的在去探索、思考。那个时候我们在想,我们转型做什么?集团的战略是转型来做什么?什么样的事情值得我们去一直来做,什么样的事情做得更有意义?
后面想到做民生,因为民生是一个刚需的需求,它是可以持续来经营的。又结合我们现在的几大优势,在15年的时候就成立了电商物流公司。”
上面的报业集团会帮你们宣传吗?
重庆报业拥有强大的媒介资源,传播力是毋庸置疑的,背靠“大山”,很多人都以为他们做生鲜配送会很简单,媒体宣传一下都出名了。其实不然……
“重庆重报电商物流有限公司的前身就是发行公司,它有它独立的运行体系的。在重报业集团里有一个重报大数据,它是做很多数据类的分析,他给很多企业受过荣誉,包括重庆的几家本土食材配送企业,也是由我们集团的媒体—重报大数据那里来授权给他们荣誉的。
但我们集团内部的这种机构,他是不能给我们来授权的。因为重报大数据从理论上来讲,它是属于我们集团的三级公司,我们是集团的二级公司。所以这种授权就不太匹配。”
不光是在承包大数据,据观小麦所知,包括还有重庆重报集团内的下属的其他媒体,也有过这种类似的,比如一些活动的评选等。但是他们集团内部也并没有给他们加以授权、荣誉、光环。
你们是怎么通过媒介方式推广业务呢?
重报生鲜在做好自己的生产经营的同时,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,先后与巫山、云阳等区县开展精准扶贫活动。在疫情期间,重报生鲜在社区推出“无接触式“食材配送进社区便民服务活动。通过正能量的方式去推广。
“比如说在疫情期间,我们跟很多学校,包括教委,我们都有一些抗疫物资的捐赠,这种是属于有新闻点的,是从集团的整个新闻的这种战略来讲,这个是可以报道的。因为它是有新闻点,有爆发点的时候是可以宣传正能量的东西,这个是可以的。你如果说是通过很裸奔的方式,直接来宣传重报电商,重报生鲜,那这个是不可以的。”
其实从扶贫来讲,重报生鲜主要做的是一些时事方面的事情,把他们扶贫的对口、扶贫的区县,比如说我们集团对口扶贫的是巫山,把当地的一些农产品,通过他们现有的渠道给销售出去,重报生鲜其实就是这么理解对口扶贫的一个概念,不仅仅是经营,也为了让生鲜变得更有意义。
下期带你走进谢建星的内心深处,他是如何用新闻的态度做生鲜的呢?